游客
题文

2013年5月11日—17日,德国马尔巴赫市席勒中学17名师生对铜陵市一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访问活动。一中给这些学生开设了汉语、中国民乐、武术、书法、剪纸、中国象棋等课程,受到德国师生的欢迎,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这说明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思维创新的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天鹅湖》、《蝴蝶夫人》、《海盗》等一些国外名剧让许多中国观众一饱眼福和耳福。而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也越来越热。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
①文化交流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
③文化传媒与文化发展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 )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0年9月28日,庚寅年公祭孔子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现在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精彩
④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中国是一个民族节日非常丰富的国家,但不少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却热衷于过“洋节”,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下去带来的后果将是()

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并实现其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B.能够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C.中华文化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D.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