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字典,大文化”—— 历时7年的《新华字典》第11版修订完成。
|
部分新修订内容 |
|
1 |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专家根据语言使用的频次、社会的接受程度,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淘汰了“煤油”、“合作社”等词语;收录了800多个“秀”, “拜拜(baibai二声)”等新词;直接增加了与国计民生相关的 “民生” “房奴” 等词汇,充分彰显 “文化民生”理念。 |
|
2 |
修订者听取和顺应民意,增收了1500多个繁体字和500多个异体字,方便读者查阅;为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工具书匮乏问题,在设计出版“双色本”、“单色本”的基础上,推出了价格更加便宜的“平装本”,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学生,体现一种民本情怀。 |
材料二:第11版《新华字典》于2011年7月4日首次实现全球同步上市。《新华字典》与共和国同行进,近60年来发行了4亿多册,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普及立下了汗马之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修订第11版《新华字典》的原因。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转让限售股告别免税时代。
(1)个人转让限售股从免税到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体现了什么经济知识?
(2)运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征税?
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在今年上海市人大会议开幕前,市人大首度公开人代会34位旁听市民的手机,全城老百姓的各种呼声诉求纷至沓来。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
(1)我国正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海市人大的这项“制度创新”属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什么建设?
(2)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渠道有多种,市民旁听人大会议属于哪一种?
(3)上海市人大的这项“制度创新”对老百姓具有什么作用?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拉开帷幕。
(1)国家旅游局确定2010年为“中国年”。
(2)最近,上海市全体人大代表发出倡议:全市人民要当好世博东道主。请你就如何当好世博东道主列举一个方面,并简述理由。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之上,称为“非洲之角”。 1960年索马里独立。80年代以后,索马里的经济开始下滑,招致一些部族的不满。 从1988年5月起,索马里开始了长达6年的内战,全国陷入了部族割据混战和四分五裂的状态,贫困和战乱使不少人加入了海盗行列。
1994年3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主持下,索马里成立过渡政府。由于索马里过渡政府一直未能控制国内局势,2006年2月以来,索马里的教派武装和军阀联盟冲突不断,海盗在2007年再度活跃起来,在打劫外国商船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7月20日至今,他们已经成功劫持至少16艘外国船只,其中一些船支付的赎金高达每艘200万美元。
中国商船也常遭索马里海盗的袭击,为了维护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响应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我国三艘军舰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从海南三亚启航奔赴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1)材料体现哪些政治常识道理?
(2)对我国的这次护航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同反映,有的国家对中国的行动表示欢迎,有的则借机散布“中国威胁论”,对我国行动说三道四。从辩证唯物论角度你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
(17分)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将两岸关系推进到“和平发展”的新阶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话指出:30年来,我们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江泽民同志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就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我们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韩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材料二:讲话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一时不等于“台独”意识。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30年来对台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