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H2YO4 |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 W |
C.X、Z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 |
D.X与W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 |
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H="-" 9.48 kJ/mol
(ii) I2(s)+ H2(g) 2HI(g) △H=+26
.48 kJ/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 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
C.化学平衡发生新的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
D.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
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由“C(石)→C(金);△H=" +1.9" 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B.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 2H2O(l);△H= -571.6kJ/mol |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 -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为△H= -(2×57.3)k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