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解放战争的胜利 | D.“一五”计划的完成 |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歌曲《松花江上》反映的史实是()
A.华中沦陷 | B.华北沦陷 | C.东北沦陷 | D.华南沦陷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1919年5月11日时事新报刊登《对于国人之大警告》一文指出,南北政府中“无一可恃之人,无一非巧取豪夺,日与吾人为仇为敌,其思想,其行事,无一能与平民政治相容”。这段材料()
A.表达了对南京政府和北洋军阀的强烈不满 |
B.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动员作用 |
C.体现了追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
D.反映了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 |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人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
C.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
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
A.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 |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C.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 | D.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