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
| 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阿登纳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在于
| 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
| B.增强欧洲对抗苏联的力量 |
| C.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 D.增强欧洲力量以此摆脱美国控制 |
下图是一幅漫画,漫画作者的用意在于
| A.支持美国援助西欧发展经济 |
| B.讴歌美国维护世界和平 |
| C.承认美国有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西欧国家 |
| D.揭露美国通过经济援助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
| C.“北约”的成立 | D.“华约”的成立 |
某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一系列图片资料。并把它们归入不同的主题。下列图片最适合归入的主题是
| A.殖民地的血泪史 | B.“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
| C.香港的经济腾飞 | D.中英外交关系破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