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右图是电影《歌女红牡丹》的剧照。这部电影是
A.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
B.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
C.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戏剧片电影 |
D.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 B.航运 | C.航空 | D.电报通讯 |
“奏国歌,升国旗”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源自下列哪一部电影的插曲吗?
A.《渔光曲》 | B.《风云儿女》 | C.《开国大典》 | D.《定军山》 |
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