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1957年3月25日 |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
1957年12月19日 |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没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应了()
A.唐朝佛教兴盛 | B.唐朝时期儒学没落 |
C.魏晋时期佛教兴盛 | D.魏晋时期佛教获独尊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老子 | B.孔子 | C.墨子 | D.庄子 |
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清朝时台湾主要生产食糖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 |
B.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
C.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
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以民为本思想 | B.民族主义思想 |
C.民权主义思想 | D.民生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