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
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
A.马恩河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1914年俄军攻势 |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
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④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图所示是1913年欧洲形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
B.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D.列强之间相互勾结 |
学习经济史经常要求从数据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下列关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1990—1993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亿美元)
A.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形成 |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 |
C.世界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
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
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
B.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