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真正诞生,类似条约在欧洲各国的流行,使全球贸易额由此大幅上升。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现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诞生的原因
| A.工业革命的扩展 |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
| C.世界市场的形成 |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扶植私人企业 |
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
|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
读下图,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
B.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
| C.新经济政策 |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来临时,美国一对母子有如下一段对话: “妈妈,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为解决“没有煤”与“煤太多”的矛盾,罗斯福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是
| A.银行休业整顿 | B.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 C.推行以工代赈 |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