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
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
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
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
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 | B.三省六部制 | C.内阁制 | D.军机处 |
《汉书·王莽传》载:“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这说明
A.圣人考察山川地理都为地方行政管理 |
B.民风习俗是行政区划的核心依据 |
C.地域和文化心理特征是行政区划依据 |
D.自然环境是行政区划的主要标准 |
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i踩踏)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周时期 | B.春秋战国 | C.秦统一后 | D.明清时期 |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强调史学研究中史料的重要性 |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
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 | B.便利于东西间的和平共处 |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