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人选“大人物”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人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
|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
| C.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
| D.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
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 B.自然环境的变化 |
| C.耕作经验的丰富 | D.生产关系的调整 |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 B.全面抗战开始 |
| C.太平洋战争爆发 |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
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
| 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