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
| 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
| 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
| 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
|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
下列来自高中某教材目录的标题,其表述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某种价值判断的是
| A.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
| B.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
| C.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
| D.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
如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
|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
|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
19世纪晚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对采用先进技术的态度不同 |
| B.英法占有的海外殖民地太多 |
|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先后不同 |
| D.美德两国经济发展潜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