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圣;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伏尔泰推崇儒学和中国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典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适应力。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带来周期性的小摆动,并在本世纪初导致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发展性大危机。20世纪的三场大灾难,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材料二西方国家利用战争和三十年的停滞,取得了发展的新动力,而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则通过不断的结构改革,其中包括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与外部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开始不断出现一些新变化。……20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工业已出现内部结构功能性的变化。……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正在被不断修复与调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最早源自哪个国家?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新变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修复与调整的原因。

近些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以十年作为一个“年代”,集中考察该年代的历史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年代”史。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就曾先后合作主办了1910年代的中国、1920年代的中国、1930年代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
正如《1920年代的中国》论文集的编者所言,对1920年代中国历史的整体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1920年代的中国,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及北伐战争到最终破裂走向内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有起有落、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社会动荡转型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请你运用上述方法,概括上世纪70年代中国历史的特点并加以阐述。

《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合股创办了《申报》。

由于在中国待久了,对中国情形熟悉。提出“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的指导思想。取名《申报》,源于民间喜用“申”字来代表上海。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办的报纸,故正式名谓《申江新报》(缩写为《申报》)。他信任华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在几位主笔和馆内人员的努力下,《申报》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申报》最初使用中国毛边纸、竹连纸印刷,都是单面印,后改用使用道林纸(美国道林公司生产的新闻纸)两面印刷。申报每张仅售价十文,比当时的《上海新报》便宜二十文。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右图为《申报》照片)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申报》迅速发展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以下是不同时期《申报》报纸的影印照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申报》登载的内容和编辑特点。(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申报》在近代史上的影响。(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三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析反映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克伦威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得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 柏拉图
材料二: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
──-- 柏拉图
材料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三种人”分别指谁?试指出“国家”的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试举例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