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
B.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
C.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
D.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
19世纪末问世的《适可斋记言》一书写道:“江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伸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这段言论反映近代中国( )
A.出现男女平等的社会潮流 |
B.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解体 |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增强 |
D.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受到冲击 |
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
非国有工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 |
非国有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 |
1978 |
20% |
10% |
1992 |
52% |
70% |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美国史学家在评述新中国建设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额:“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农村合作化运动 |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
B.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
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
D.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