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 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A.队形操练 | B.武艺训练 |
C.阵法演练 | D.习惯养成 |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朝代 |
县制 |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
层级 |
秦 |
郡县制 |
郡——县 |
二级制 |
汉 |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
二级制 三级制 |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
C.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 D.扩大了国家疆域 |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
C.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
D.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