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
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④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英国出使中国的全权代表文翰声称:英国“绝不左袒(偏袒)中国政府(指清政府)”,表示要恪守“中立”,同时把《南京条约》的文本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英国人上述态度是因为

A.太平天国与英国有相近似的宗教信仰
B.英国人幻想太平天国会承认和维护英国在华的侵略权益
C.英国人惧怕太平天国会进攻沿海地区通商口岸
D.英国人要与太平天国维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严重危害是

A.它使中国丧失的领土范围大幅度增加
B.它使清朝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
C.它使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进一步渗透到内地
D.它使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与清政府勾结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有学者认为明末至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因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是指

A.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 B.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
C.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蒲松龄 D.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