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秦朝的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
| B.周朝末年,维持数百年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 |
| C.秦朝统治者针对分封制弊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
| D.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度 |
| B.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 C.设立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
| D.推行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
根据联合国1999年的《人类发展报告》,分别占世界人口1/5的最富国家与最穷国家的人均GNP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0年的60:1,1997年又进一步扩大到74:1。上述材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些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恰当例证
①“科技革命与经济结构”②“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
③“当代和平与发展问题”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反思”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
按照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并维持固定比价,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钧并保持固定汇率。在此后的近30年间,维持这一货币体系的中心机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 B.世界银行 |
|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征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下列措施,直接体现该主张的是
| A.扩大政府开支 | B.建立国营企业 |
| C.建立福利制度 | D.规定最低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