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0月28日袁隆平到武汉大学做了题为《我的中国梦》的讲座。
镜头一 袁隆平提到他的“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他和同事们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国杂交稻在国外推广的面积是520万公顷,假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上中国超级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
(1)镜头一中袁隆平的“中国梦”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镜头二  谈到民众对转基因话题的争议,袁隆平认为,在没有实验结果作为根据的前提下,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是要慎重的。赞成转基因的,是用小白鼠做的实验,可是小白鼠和人能一样吗?他们有人类食用转基因的实验结果吗?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为了不影响生育和下一代的健康,转基因对性能力和遗传性的影响是需要实验证明的。
(2)用实践的相关知识,说明镜头二中袁隆平的观点的正确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江苏南通这块江海大地有这样一群人,平凡如尘,却是道德高地的“大腕儿”,他们就是江海志愿服务者。徐尔铸、陆善洪等千万个身边的“莫文隋”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在全社会播撒着爱与和谐的种子,他们中有的来自医疗、法律、金融、电器、消防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也有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学生、下岗职工、个体户,甚至是在南通工作的外籍友人,他(她)们不分民族、国界、贫富,都捧出了一腔热情、一颗爱心……“江海志愿者”已成为一个靓丽的城市品牌,成为南通人民新时代气质风度、道德风尚的最好展示。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凡人善举勾勒着中国的“美德范儿”图景;他们的德行善举为正在为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阐述“草根”道德模范的德行善举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2)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结合辩证法总特征相关知识谈谈“草根”模范的道德追求对我们弘扬社会正能量具有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表格:

时间
进程
核心
主要观点
1999年3月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法制
突出法律制度的建设,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14年10月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
突出在法律制约下的科学有效治理,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从“法制”到“法治”是治国理念上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请从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角度评析之。
(2)有人认为:从“法制”到“法治”是治国理念上后者对前者的飞跃。请结合认识论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013年以来,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严峻。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多种矛盾交织。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民经济呈现出整体良好的态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以下四个数据可以说明: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GDP占比44.4%,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是1:3.03,这是近十年的最低比值。
材料二:2014年5月4日,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春季)》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改善,增长动力有所增强,但风险因素依然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经济开局平稳,但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部分领域风险有所上升,主要是外部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中国出口竞争力面临多重挑战、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
(1)材料一中四个数据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为我国应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建言献策(1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日本是60%,美国为65%,英国高达71%。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和各地财政部门切实加强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努力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抗震救灾等重点支出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截至当年7月底,已累计下拨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数千亿元,重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2)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知识,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提建议。
材料二: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考验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政府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新常态”,“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的任何行为以及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政府权力的运行还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而这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