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提倡工商皆本 |
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A.美洲 | B.欧洲 | C.德国 | D.英国 |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材料 |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 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 参加万隆会议
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 B.③②①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