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根本因素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一思想观点属于()
A.陆王心学 | B.宋明理学 |
C.智者学派 | D.启蒙思想 |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 B.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
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 D.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士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进步 |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A.汉高祖认识到了秦亡之根本原因 |
B.汉初“封建”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 |
C.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
D.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六部 |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