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重修醉翁、丰乐亭记
[明]叶向高
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闻余道滁甚喜,治具余于丰乐。诘朝游醉翁,放于琅琊觞。于是生平之所心艳神往,以为不了之愿者,至是而始偿。顾其山水涸,求所谓林壑之美,蔚然而深秀者,差不逮干。所闻亭之翼然者,寝以颓;酿泉之潺然者,寝以淹塞而不治也。心窃叹之。州守卢君方谋修葺而未竟。
其明年,余复至留都,仲山先生则以书告余日: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吾视其途径甚殊,其若堂若阁若祠,无不饰者。其泉之翳郁者,浚而加香,护以周垣,毋使滓秽矣。其梅之手植于文忠者,若增芳妍。其池之环亭者,疏泉注之,毋使虞涸。又周为石栏,可倚而临池且望梅。其循池东折复南而为皆春亭,业已久圮,则砌而之,旁之日“山高水清”。又决池水环之,复注为半池,如块如钩,疏而为涧,可以流觞矣。凡此皆守君之画也。公帑民间,不费一钱,凡此皆守君之捐也。夫吾与子之游,于今半载耳,而景象之异,至于如此。吾恨不得与子载酒其间,共赏今日之胜,愿吾子记之。
余惟知自元祜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而始著。自文忠以后,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所经,其民困征发,而失其本业,萧条穷苦,无以为生。为长吏者亦日奔走逢迎,束带于腰,经营厨传之不暇,而暇及于山水之乐,又使其民从之游而乐乎?盖其时势之不同,有如此者,守君日夜孜孜拊循其疲民而与之休息,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而守君因得以其暇隙,搜访名贤之故迹而复其旧观,使滁之人伛偻提携而往游者,几若文忠之盛。以今昔,其难易不十倍哉。而文忠为守,虽日以苍颜白发颓然于两亭之间,不闻其时有如林先生者,以一代名流从容览眺,以增山水之胜,是尤守君之可自诧于文忠者也。
(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节)
[注]①诘朝,同“诘旦”,即平明,清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具余于丰乐饮:饮酒
B.顾其山水涸童:光秃
C.则砌而之新:翻新
D.以今昔,其难易不十倍哉程:衡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放于琅琊觞若不阙秦,将取之
B.护以周垣 臣死不避
C.可倚而临池且望梅其闻道亦先乎吾
D.其民困征发 而君幸赵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曾经三过滁阳都未能完成游览琅琊二亭的心愿,等到有机会游览时,发现欧阳修。 描绘的各种景象已不存在。
B.滁阳太守亲自筹划主持修复琅琊山各处景观,使醉翁亭和丰乐亭焕然一新,修复这两座亭的费用都是太守捐献的。
C.琅琊山因欧阳修名扬天下,其扬名之时都处在国运昌盛之时;滁阳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
D.文章对当时的滁阳太守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认为在当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时任太守甚至比欧阳修做的还要好。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
译文:
(2)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萧至忠,秘书少监德言曾孙也。少仕为畿尉,以清谨称。尝与友人期于路隅,会风雪冻冽,诸人皆奔避就宇下。至忠曰:“宁有与人期而求安失信乎?”独不去,众咸叹服。神龙初,武三思擅权,至忠附之,自吏部员外擢拜御史中丞。迁吏部侍郎,仍兼御史中丞。恃武三思势,掌选无所忌惮,请谒杜绝,威风大行。寻迁中书侍郎,兼中书令。
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后,有三思党与宗楚客、纪处讷令侍御史冉祖雍奏言:“安国相王及镇国太平公主亦与太子连谋举兵,请收付制狱。”中宗召至忠令按其事,至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岂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罗织?宗社存亡,实在于此。臣虽愚昧,窃为陛下不取。帝深纳其言而止。寻转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明年,代韦巨源为侍中,仍依旧修史。寻迁中书令。时宗楚客、纪处讷潜怀奸计,自树朋党,韦巨源、世再思、李峤皆唯诺自全,无所匡正。至忠处于其间,颇存正道,时议翕然重之。中宗亦曰:“诸宰相中,至忠最怜我。”
睿宗即位,景云初,出为晋州刺史,甚有能名。时太平公主用事,至忠潜遣间使申意,求入为京职。诛韦氏之际,至忠一子任千牛,为乱兵所杀,公主冀至忠以此怨望,可与谋事,即纳其请。召拜刑部尚书、右御史大夫,再迁吏部尚书。
未几,太平公主谋逆事泄,至忠遽遁入山寺,数日,捕而伏诛,籍没其家。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由是顿绝声望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仕为畿尉,以清谨称清谨:清正严谨
B.岂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罗织罗织:罗织罪名、诬陷
C.韦巨源、世再思、李峤皆唯诺自全唯诺:顺从
D.时太平公主用事用事:意气用事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
B.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
C.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
D.至忠虽清俭刻己/然简约自高/未尝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亦无所赈施/及籍没/财帛甚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至中虽为人清谨,却也有自傲的一面:神龙初,仗武三思之势掌选无所忌惮,平时不接待宾客,也不做施舍救济的事情。
B.萧至中深谙官场之道,得到三朝重用:神龙朝依附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睿宗朝通过太平公主官至吏部尚书。
C.萧至中为官清正:中宗时劝说皇帝不要听信武三思、宗楚客等人让侍御史诬陷太平公主和太子谋反之事;宗楚客等自树朋党之时,萧至中颇存正道。
D.萧至中一生屡次官居要职却不得善终:参与太平公主谋逆,事情泄露,逃遁山中寺庙,后被捕伏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宁有与人期而求安失信乎?”独不去,众咸叹服。
(2)至忠处于其间,颇存正道,时议翕然重之。

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子谓《韶》①:“尽美矣,又尽善②也。”谓《武》》③:“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注释】①《韶》:舜时的乐曲名。 ②美、善:美指声音,即艺术形式方面;善指思想内容方面。③《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问题:孔子的这段话是针对音乐的评论,请简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董君奉者,字君异,侯官县人也。昔吴先主时,有年少作本县长,见君异年三十余,不知有道也,罢官去,后五十余年,复为他职,行经侯官,诸故吏人皆往见故长,君异亦往,颜色如昔,了不异故,长宿识之,问曰:“君无有道也?昔在县时,年纪如君辈,吾今已首,而君犹少时也。”君异曰:“偶然耳。”
士燮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君异时在彼,往,与药三丸,内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举其头,摇而消之,须臾,手足似动,颜色渐还,半日乃能坐起,后四日乃能语。云:“死时奄忽如梦,见有十数乌衣人来,收燮上车去,入大赤门,径以付狱中。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乃以土从外封塞之,不复见外光。忽闻户外人言云:‘太乙遣使来召杜燮’,又闻除其户土,良久引出。见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个持节,呼燮上车。将还至门而觉,燮遂活。”因起谢曰:“甚蒙大恩,何以报效?”乃为君异起楼于庭中。君异不食他物,唯啖脯枣,饮少酒,燮一日三度设之。君异每来饮食,或如飞鸟,腾空来坐,食了飞去,人每不觉。如是一年余,辞燮去。燮涕泣留之不住,燮问欲何所之,莫要大船否。君异曰:“不用船,唯要一棺器耳。”燮即为具之,至明日日中时,君异死,燮以其棺殡埋之。七日后,有人从容昌来,君异见嘱云:为谢燮,好自爱重。燮闻之,乃启殡发棺视之,唯存一帛。一面画作人形,一面丹书作符。
君异后还豫章庐山下居,有一人中有疠疾,垂死,载以诣君异,叩头求哀之。君异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盖之,使勿动。病者云:“初闻一物来舐身,痛不可忍,无处不匝。量此舌广一尺许,气息如牛,不知何物也。良久物去。”君异乃往除巾,以水浴之,遣去,告云:“不久当愈,勿当风。”十数日,病者身赤无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
君异居山间不种田,为人治病,不取钱物。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语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来报径自取之。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尝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君异,叩头谢过,乃却使活。君异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消二万余斛,尚余甚多。
县令亲故家有女,为精邪所魅,百不能治,以语君异:若能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君异然之,即召得一白鼍,长丈六尺,陆行诣病者门,君异使侍者斩之,女病即愈。遂以女妻之,久无儿息。君异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年十余岁,君异一日竦身入云中去,妻与女犹存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还逐之如故。君异在人间三百余年,乃升天,其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选自晋•葛洪《神仙传•董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纪如君辈,吾今已首皓:白
B.手足似动,颜色渐还颜色:脸色
C.将还至门而,燮遂活觉:发觉
D.卒不生草,常如治也芸:同“耘”,除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燮涕泣留之不住,燮问欲何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博见也
B.君异在人间三百余年,升天度我至军中,公
C.若能得女愈,当侍巾栉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D.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如土石何?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
⑵君异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
文言文出自《神仙传》记载了神医董奉的故事,哪些故事表现了董奉的神异?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孝子传
清·佚名
郑孝子立本,父相德,事戍西域。立本稍长,知痛哭,废寝食。及年十八,辞母寻父。母初止之,不听,临行哭戒之曰,“汝父左手小指缺一节,中有横纹,幸而相见,以此为验也。”历半年,行抵库车,查军籍无父名。未知往。边徼人稀地广,又无可乞食者,困甚。
会军将高魁元,闻立本操中土音,问之,具告。魁元惊曰:“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虽然,别八年矣。去此三千里,中隔雪山,往大不易也。”赀而别。立本既知父耗,心益急,时张格尔余党未靖,官道梗塞,乃裹粮走小路。攀崖越岭,误入深山,前临陡涧,深不见底,立本旁皇无策。黑夜探行,转折至天明,气息仅属而已。
差官赵弁者,从山脊过,问而怜之曰:“我转饷回,即赴绥来,当携汝行。”托立本于回务主事奇氏家,奇礼之。居逾年,赵不至,复潜去。行入戈壁中,时夏日酷烈,掬路旁马溺饮之而呕,呕而复饮,如是数日,惫极而。适番众骑马过,抚之未绝,负至泉饮之,逾时始苏,又以饼饵食之。复起行数十里,见天山雪水,汹汹迎来。褰裳涉之,寒若层冰,中挟砂石如碗如拳,击胫骨痛不可忍。良久得岸,始达土鲁番大道。
由是历蒙古塔,至乌鲁木齐,急奔绥来县访问,则父已病殁数年矣。立本长号过市,恸不欲生,濒死者再。先时相德抵戍,西人筵请教读,隶门墙者颇多,卒之日,共营葬焉。及闻立本至,告以墓所。他日启墓,门人悉会。祭毕开棺,体肤悉化,惟左手独存,缺指横纹宛然,远近骇异,以为天留只手,以待孝子辨认也。立本益哀哭不能止。众上其事于都统,沿途具夫役,给驿马,护孝子负骨以归。
立本抵家拜母,相持悲泣。葬之日,父老士女,奔走往观,咸呼为郑孝子云。
(选自《名人轶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戍西域坐:因……犯罪
B.赀而别馈:赠送
C.奇礼之遇:遇到
D.惫极而仆:倒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临行哭戒之曰吾尝跂望矣
B.未知往某,而母立于兹。
C.问之,具告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复潜去今其智反不能及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郑立本孝顺的一项是( )
①知痛哭,废寝食②即赴绥来,当携汝行
③天山雪水,汹汹迎来④既知父耗,心益急
⑤抚之未绝,负至泉饮之⑥长号过市,恸不欲生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孝子名叫立本,他父亲被发配西域戍边。立本长到十八岁,就拜别母亲去寻找父亲。母亲告诉立本,他父亲左手小指缺掉一节,中间有道横纹。
B.郑立本从一个叫赵弁的差官那里知道父亲的消息后,心里更加着急,就带着干粮走小路攀山越岭去寻找父亲,走错路进入深山,转来转去走到天亮,只剩下一丝气息。
C.在戈壁沙漠中,夏天阳光酷热,郑立本只能喝马尿,后来疲惫至极倒在了路上。幸好被一群骑马经过那里的当地番民救起,给他水喝,又拿大饼干粮给他吃。
D.郑立本到达绥来以后才知道父亲已经病死多年。他背着骨灰回到家中,母子俩抱头痛哭。安葬那天,家乡的父老乡亲奔走观看,都称呼他为郑孝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汝父我友也。曩昔戍绥来县,虽然,别八年矣。去此三千里,中隔雪山,往大不易也。
⑵先时相德抵戍,西人筵请教读,隶门墙者颇多,卒之日,共营葬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