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由辉铜矿制取铜的反应过程为:
2Cu2S(s)+3O2 (g)=2Cu2O(s)+2SO2(g) △H=-768.2kJ·mol-1,
2Cu2O(s)+Cu2S(s)=6Cu(s)+SO2(g)   △H=+116.0kJ·mol-1,
①热化学方程式:Cu2S(s)+O2(g)=2Cu(s)+SO2(g) △H=  kJ·mol-1
②获得的粗铜需电解精炼,精炼时粗铜作         极(选填:“阳”或“阴”)。
(2)氢化亚铜是一种红色固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备4CuSO4+3H3PO2+6H2O=4CuH↓+4H2SO4+3H3PO4
①该反应还原剂是          (写化学式)。
②该反应每转移3mol电子,生成CuH的物质的量为               
(3)氯化铜溶液中铜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c(Cl) 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c(Cl)=9mol·L-1时,溶液中主要的3种含铜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              
②在c(Cl)=1mol·L-1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含铜物种间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探究电解池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两个重要反应:

②乙为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经过粉碎后在沸腾炉中燃烧得到D和E(该反应为;△H<0)。其中,A、D在常温常压下为刺激性气味气体,C为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
(1)A的电子式是
(2)将A通入B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1 g C在A中燃烧时放出92.3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工业上可利用E为原料冶炼其中所含的金属,方法是
(5)将A和D按物质的量1:1通入下列装置中:

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上述实验装置设计不完整,请将所缺部分在装置图的右边方框中画出。
(6)一定条件下,将12 g乙放入过量的的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转移1.5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有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按A、B、C、D、E顺序增大,A是半径最小的原子,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2与E+最外层电子数均为次外层的4倍,E和B 同主族。
(1)A、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2)B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_分子(填分子极性)。
EC2其固体属____________晶体。
(3)用电子式表示D2 C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
(4)B、C、D、E单质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单质化学式)

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Ag+ Na+
阴离子
NO3 SO42 Cl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 B、 C三种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27克。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图如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M为电源的_______极(填写“正”或“负”),甲、乙电解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计算电极f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
(3)写出乙烧杯的电解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电解后甲溶液的体积为25L,则该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 。
(5)要使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应加入g 。(填写化学式)

某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X位于立方体的顶点,Y位于立方体中心。

试分析:
(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__________个X,每个X同时吸引着________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2)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________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度数为__________。
(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晶体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mol1,计算此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短周期元素X、Y、Z、M、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有关信息如下:

元素
有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
Y
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价
Z
其单质及化合物的焰色为黄色
M
与X同主族,其单质为半导体材料
N
其单质在Y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XY2的电子式是;Z2Y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是;XY2与Z2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恒容条件下,一定量的NY2、Y2发生反应:2NY2(g)+Y2(g) 2NY3(g)。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NY3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下图,该反应的△H0(填“>”“<”或“=”);若T1、T2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填“>”“<”或“=”)。
(3)X的非金属性比M(填“强”或“弱”),能证明此结论的事实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