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中苏两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此条约
A.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反映 | B.是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成果 |
C.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 |
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 |
流行服饰 |
流行语 |
阅读 |
文娱形式 |
A |
列宁装 |
最可爱的人 |
苏联小说 |
扭秧歌 |
B |
唐装 |
时间就是金钱 |
古典文学 |
看电视剧 |
C |
军装 |
破四旧 |
毛选 |
学唱样板戏 |
D |
中山装 |
上网 |
时装杂志 |
跳交谊舞 |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
图是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额变化情况的数额图,法币大量发行带来的影响是()
A.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迅速开展 |
B.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
C.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
D.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
C.爵位制度的创设 |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