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三 发展“蓝水”海军,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已使这种令国人尴尬的情况有所改变,中国海军编队多次出访太平洋彼岸的国家,展示了步入现代化行列的中国海军新姿,但与大国掌控海权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因此,北京决定打造航母战斗群,并将之部署在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这条中国经济生命线,靠自己的海上军事实力来保护自己的海上供应线,也成了当务之急。
(1)概括材料一所述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甲午一役”对清政府的海防和日本侵华战争分别产生了何种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海军建设上的主要思路。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海防建设的主要不同。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强地震,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日本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一图示所代表的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2014年3月8日,马航波音777-200客机失联,牵动世人。引发了人们对飞机生产的研究,此架飞机主要由美国洛克威尔公司生产,日本川崎公司、巴西航空、大韩航空也有参与零件制造,最后在波音本身的监管下,完成飞机组装,并执行试飞。从中反映出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 B.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区域集团化特征 |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优势上升 | D.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
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困境,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均是在经济、政治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 B.都巩固了工农联盟,缓和了劳资矛盾 |
C.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 D.都体现了各自经济发展的创新性 |
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苏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 B.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
C.因为工农矛盾激化而被迫中止 | D.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 B.取消自由贸易 |
C.全盘农业集体化 | D.按劳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