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法国史学名著《文明史纲》中提到, “18世纪期间科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总的来说,它限于深思熟虑的理论层次上,与技术无法协调配套起来,后者仍处于工匠的阶段,很少向它提出任何问题。到了18世纪末,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从那时起,工业本身向纯科学而不仅仅是技术——手工和手艺的学问——提出了要求”。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和技术结合得不够紧密,理论向技术的转化尚不理想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工匠根据经验总结而得,与自然科学的进步无关
C.18世纪的科学研究停留在逻辑推导和理论归纳阶段,缺乏实用价值
D.工业发展和自然科学的紧密结合,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

A.创制了简仪
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C.制定了《大衍历》
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已经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兴盛
D.三教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