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荣宗敬家族企业的纱锭数量统计,它反映出( )
| 年份 |
1918年 |
1920年 |
1922年 |
1924年 |
1926年 |
1928年 |
1930年 |
1932年 |
| 纱锭(枚) |
29952 |
64000 |
134686 |
139686 |
173394 |
190808 |
307432 |
566808 |
A.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辉煌 B.一战后民族资本陷入困境
C.荣氏家族发展成垄断官僚资本 D.一战后荣氏纺织业发展迅速
1894年7月,李鸿章曾通过荒川己次表示将派遣自己的外交幕僚、记名海关道罗丰禄“到东京作为秘密特使与伊藤内阁总理联系”,以“安排如何就朝鲜问题开始谈判”。日本方面表示“也不特别反对罗来日本”。这说明
| A.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就有卖国的嫌疑 | B.两国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
| C.李鸿章努力以谈判代替可能发生的战争 | D.两国都有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的意愿 |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妥协行为 |
| B.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 |
| D.英国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
《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相互矛盾 | B.大同小异 | C.完全一致 | D.互为补充 |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
|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
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
| A.宁波 | B.上海 | C.厦门 | D.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