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是指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这样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 B.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
C.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 D.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
元朝时期,哪些地方受中央直接管理?
①河北②河南③山西④山东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朱子语类》云:“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本朝”这些措施实施的消极影响是:
A.皇帝得以大全总揽,中央集权加强 | B.导致地方严重的“积贫积弱” |
C.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到皇权 | D.不利于各行省之间密切交流 |
下图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 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 |
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体现 | D.明朝废宰相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对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 B.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
C.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有机的结合起来 | D.使得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优胜劣汰” |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 | B.出现了造纸厂 |
C.地方实行郡县制 | D.产生了邮递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