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 B.中国已经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 | 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
|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
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外资经济 ②官僚资本 ③洋务经济 ④民族资本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④② | D.③①④② |
下表是1920~1930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这一现象直接说明
| 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 | B.官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
| 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 D.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
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鸦片战争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
| 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