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中特别强调注重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就业质量相结合。就业质量指数涉及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状况、劳动报酬、社会保护和劳动关系六个方面的内容。从国家角度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的有
| A.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 |
| B.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 C.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
| D.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
对中学生来讲,培养完美的人格,升华高尚的人品,需要“生活从叠被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习惯抓起”,这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境界高低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好坏 |
| B.联系是普遍的,高尚品质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
|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日积月累方能养成高尚品格 |
|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经历艰难困苦难成大器 |
中南大学2008级本科生刘路成功破解了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西塔潘猜想”,从而让这个沉寂了十余年、曾经难倒过许多研究者人包括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数学难题彻底解决。这说明
| A.真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发展 |
|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 C.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
|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2011年12月的天空“好戏连台”,刚刚作别红月亮,美丽的流星雨又闪亮登场。回答对于这些天文奇观,科学家们早已作出了准确的预测。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发现和创造规律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0年来最美月全食”点燃了国人的观月热情,由此也引起网络上各类关于“地球末日”的猜想。产生这种猜想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
| B.只看到事物的偶然联系与非本质的联系 |
| C.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
| D.混淆了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2011年11月14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按计划在浩瀚天宇成功实现对接,完成了“太空之吻”,这主要说明
| A.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 |
|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
|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 D.认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并使之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