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亿元)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亿元) |
GDP (万亿元) |
2006 |
2566 |
3003 |
21.6 |
2008 |
4490 |
4616 |
31.4 |
2010 |
6654 |
7062 |
40.2 |
2012 |
—— |
10242 |
50.8 |
材料二
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12分)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这些政策主张成为不少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有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在致命危险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挽救了资本主义。
(1)凯恩斯认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其反危机的政策主张是什么?
(2)如何看待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马克思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请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和根源。
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与图2各反映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哪种方法?
(2)请说明在图2中,资本家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结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谈谈我国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材料一:李嘉图提出:商品的价值与投在它们生产上的劳动成比例;这里的劳动不仅包括投在商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也包括投在实现该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劳动。
材料二:李嘉图认为: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制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规定其价值的永远不是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时用的较小量劳动,而是不享有这种便利的人进行生产时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上述材料表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哪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