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_ _水,右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①所代表的物态变化名称__ ,这一过程要__ _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 _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 _热。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爆米花
爆米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品,它通常是由玉米加工而成.那么玉米粒是如何变成爆米花的呢?
传统的爆米机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密封盖的铁罐子.加工爆米花时,用煤炉给装有玉米粒的爆米机加热,密封在罐里的玉米粒温度不断升高,其中的水分逐渐变成水蒸气,玉米粒内部压强不断增大.部分水蒸气从玉米粒中跑出,进入铁罐内,而铁罐内气体的温度也在不断升高,压强越来越大.玉米粒像吹足气的小气球,但由于受到罐内气压的约束,它们不能爆开.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打开爆米机的密封盖,罐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高温高压的玉米粒突然进入气压较低的环境中,便迅速爆开,变成了爆米花.
(1)加工爆米花的过程中,通过的方式使玉米粒的内能增加.
(2)加热过程中,玉米粒中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能反映罐内气体压强p和温度t变化情况的图象是.
(4)如果加工一次爆米花需要消耗0.5kg的无烟煤,若这些无烟煤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
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图中物距u应满足.
A.u>2f B.u=2f C.f<u<2fD.u<f
(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填“前”或“后”)方.
(4)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
超声波加湿器通电工作时,雾化片产生每秒170万次的高频率振动,将水抛离水面雾化成大量1μm~5μm的超微粒子(水雾),吹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
图甲所示是某型号超声波加湿器,下表为其部分技术参数,其中额定加湿量是指加湿器正常工作1h雾化水的体积;循环风量是指加湿器正常工作1h通过风扇的空气体积;加湿效率是指实际加湿量和实际输入功率的比值.
型号 |
××× |
额定加湿量 |
15L/h |
额定电压 |
220V |
额定输入功率 |
500W |
水箱容量 |
25L |
循环风量 |
2000m3/h |
加湿效率 |
≥1.2×10﹣2L/(h•W) |
轮子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 |
6.0×10﹣4m3 |
净重 |
95kg |
(1)加湿器正常工作时,每小时通过风扇的空气质量为kg;加满水时,加湿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空气密度ρ=1.29kg/m3,g取10N/kg)
(2)加湿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A,加满水后最多能加湿h.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湿器产生的超声波是由雾化片振动产生的
B、加湿器通电使雾化片振动,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C、水雾化成超微粒子的过程是汽化现象
D、水雾化成超微粒子需要能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4)在没有其他用电器接入电路的情况下,加湿器工作30min,标有“30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720次,此过程中加湿器消耗的电能为J,实际加湿量至少为L/h.
(5)利用湿敏电阻可实现对环境湿度的精确测量,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为24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2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100m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湿敏电阻的阻值R0随湿度RH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该电路能够测量的湿度范围是;将电压表表盘的相关刻度值转化为对应的湿度值,制成一个简易湿度计,该湿度计的刻度值分布是(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如图所示,已知小灯泡L1的额定电压为2V,L2的额定电压为6V,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和S4闭合,S2和S3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5V,L1实际消耗的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当开关S1和S2闭合,S3和S4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开关S1和S3闭合,S2和S4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设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可以不计,求L2的额定功率为多少?当S1、S2、S4均闭合,S3断开时,1min内电流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在测某同学沿直线跑步时前40m的平均速度时,所给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
(1)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是______和_______。从起跑计时,4位计时员记录了此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如下表
计时员位置 |
10m处 |
20m处 |
30m处 |
40m处 |
时间(s) |
8 |
15 |
24 |
30 |
根据上面的数据:
(2)从10m处到30m处,此同学跑步的平均速度是m/s;
(3)此同学_______(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