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在原实验基础上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
反应前 |
反应后 |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
34.3g |
32.7g |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D.反应后容器中水的质量为1.8g
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利用水电解器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合理的是
A. | 阳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B. | 阳极玻璃管与阴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l |
C. | 阴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发出"噗"声 |
D. | 向电解后的残留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呈蓝色 |
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
B. |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
C. | 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
D. |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丽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
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与二氧化碳 | B. |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
C. | 用水区分 粉末与 粉末 | D. | 用酚酞试液区分纯碱溶液与盐酸 |
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 | 铜 | B. | 碳酸钠 |
C. | 氧化铜 | D. | 氢氧化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