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一段访谈记录,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作文。
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有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您或者其他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的鱼?
丁肇中: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
丁肇中:当然,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谜底和真相。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情。一百年以后,又将会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人能够知道。
主持人:如果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研究的“谜底”是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
丁肇中:我所怀疑过的,只是实验技术本身有没有错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方向错误的实验。
主持人:中学同学因为您聪明管您叫“丁大头”,美国的大学同学管您叫“怪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丁肇中:我个性比较孤独,就是说朋友不是特别多。比方说,我念中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是从来不看;同学喜欢出去打弹子球,我也从来不去;我喜欢的是看看历史或者物理、数学方面的书。
丁肇中:与物理学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我从来不参与。跟我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人跟我工作了很多年:我从来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似的来往,只是业务的来往。我很少、几乎没有到任何科学家家里吃过饭。
丁肇中:这绝对不是说我故意敌对或者冷淡任何人,我只是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读了上面材料,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有许多版本,不过,有人又设想出这样的版本:
第一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着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过,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第二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来了也吃不到葡萄,为什么我们不学习猴子捞月的精神呢?它们有猴子捞月,我们有狐狸摘葡萄,说不定也会成为千古佳话呢!于是它动员所有想吃葡萄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读了上述材料后,请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数不少于800字。
以“花开时节”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作和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众所周知,一个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的学生,可以享受很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全球优秀的教师,一流的人文环境,学术界和商政界优质的合作平台,优先的实践和工作机会等。但这样的机会到底应该给予谁?“宾大”有其“规章制度”:学习成绩占40%,综合素质占40%,价值观占20%。
2010年,“宾大”在中国为其国际特训班招生,一位奥数尖子生让他们很感兴趣,于是有了以下对话(其中A为“宾大”教授,B为奥数尖子):
A:“你读书读得那么好,是为了什么?”
B:“为了挣钱。”
A:“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
B:“为了周游世界。”
A:“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
B:“还可以买房子。”
A:“买了房子还想干嘛?”
B:“和父母一起住……”
对话后,“宾大”十分干脆地拒绝了这位尖子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或社会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2015年1月,两名拥有很高社会知名度的人相继去世。一位是战功显赫、官至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87岁;一位是在选秀中脱颖而出的青年歌手姚贝娜,死于乳腺癌复发,33岁。大家都看到了,姚贝娜离开的消息迅速覆盖了网络,有人形容“1月16日,我们都是姚贝娜”;而戎马一生的陆军上将张万年的离开,却在姚贝娜的光环下黯然失色。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一现象的?请发表你的意见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