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而》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
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
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150字左右)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2.

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答第()题:

名著导读与综合运用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高老头》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展开故事情节。
B.《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的关系。
C.《高老头》真实记录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封建贵族阶级复兴阶段的累累罪行。
D.《堂吉诃德》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葡萄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E.桑丘·潘沙是《堂吉诃德》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黠中有憨、粗中有细,尽管私心不小,但对堂吉诃德却是忠心耿耿。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一)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
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
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

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韩非子:

2.

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名著阅读题(15分)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边城》创造了典型的湘西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作品描绘的“桃花源”,是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审视和体味,为都市人营造了一个寄托内心向往的理想空间。
B.《欧也妮·葛朗台》“抢夺梳妆匣”一节中,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将葛朗台的贪婪和欧也妮的愤怒与反抗刻画出来,情节紧张,动人心魄。
C.《家》中,得知梅死去,怀有身孕的瑞珏坚持着和觉新来到钱家。一看到死去的梅,觉新泪水迷眼,他在暗暗祷告,希望能听到梅最后想说而未说的话。
D.《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事件有人失落有人得意。晴雯、司棋等首当其害,王夫人并没有搜出绣春囊,王善保家的被打了耳光,只有袭人提升了自己的地位。

E. 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在《女神》的绝大多数重要篇章中,它正反映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所持有的彻底革命而非改良的态度。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诗篇《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
简答题(10分)
(1) 《三国演义》中,周瑜一直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曾三次设计欲杀诸葛亮而未能得逞。请简述其中任意两个故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请从《呐喊》作品中举出两个“曲笔”的例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