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数字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 |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① |
|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③ |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 |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 |
|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 |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 |
2014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政策实施情况下浙江省常住人口三项数据统计及预测(劳动年龄人口为15-64周岁的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在不考虑“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情况下,2013~2020年
| A.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
|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
| 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
| 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
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
| 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
| C.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
|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
|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
|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
| B.“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 |
| C.“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
| D.“风寒效应”与“水寒效应”一样,都会使人体温下降 |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
| 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
| 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
| D.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处对我国某地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表。当地表层为潮湿、粘稠的红土土壤,其下为沉积岩层,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地点 |
A |
B |
C |
| 海拔(m) |
400 |
250 |
460 |
|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m) |
212 |
73 |
221 |
该区域可能属于
| A.向斜谷 | B.背斜谷 |
| C.向斜山 | D.背斜山 |
该区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 B.大豆 | C.苹果 | D.茶叶 |
下面左图示意野外应急救援太阳能辅助定位灯标,图中太阳能光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称为太阳能光板倾角。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定位灯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定位标示牌指示灯标的地理位置 |
| B.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时受天气影响大 |
| C.救援方通过GIS了解定位灯标分布情况 |
| D.太阳能光板倾角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
若将该定位灯标安装在右图中
| A.甲地,突遇山洪暴发能及时报警 |
| B.乙地,利于迷路游客寻求救助 |
| C.丙地,方便露营游客手机充电 |
| D.丁地,可为攀岩运动者提供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