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地区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该地区经济以出口石油、咖啡、可可、牛肉等农矿产品为支柱,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拉美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拉美地区城市化基本情况
国家 |
首都 |
首都人口占全国比重 |
秘鲁 |
利马 |
33.3% |
墨西哥 |
墨西哥城 |
32% |
智利 |
圣地亚哥 |
44% |
海地 |
太子港 |
56% |
(1)拉美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和 (海域)沿岸地区,广东某石油公司若从委内瑞拉进口原油,油轮返航时最快捷的航线是先经过甲处的 运河,然后选择走图中的 (①或②)线路。
(2)2012年3月21日,当油轮航行到乙地正好迎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时,这天正午该油轮上旗杆的影子朝向是 方。
(3)图示拉美区域的最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古巴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被誉为“世界糖罐”,其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
(4)简要分析近年来墨西哥大力发展石油加工业的主要原因。
(5)简述拉美地区城市化突出的特点及其可能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
读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及资料,回答问题。(12分,每空2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甲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接近,但自然景观差异较大。造成两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甲海岸附近多地震、火山,主要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处。
读“南美洲气候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均为气候,甲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2)读右图描述气候特征:,该气候的成因是,该气候分布在左图中的区域。甲、丙两地区中城市分布较多的是地区,原因是。
(3)甲→丙的自然带更替反映了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地带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简要说明甲地的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哪些生态环境问题?(至少4方面):。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用箭头绘出太平洋A、B、C、D、F几只洋流的方向,并注明其中的寒流。
(2)写出形成下列洋流的盛行风带名称:H;K。
(3)用序号①标注出北太平洋中著名渔场的大致位置,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图中洋流G对沿岸气候起到作用。
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①②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
(2)水循环中①是环节,②是环节,③是环节,④是环节。
(3)甲地的地质构造为,乙地的地质构造为。
(4)形成丙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选择填空)。
A.内力作用 | B.外力作用 | C.沉积作用 | D.侵蚀作用 |
(5)图示中所标的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属于循环,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填写数字)。
读图,甲图为“某日光照示意图”,乙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画出太阳直射光线。
(2)甲图中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3)甲图中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B地出现(极昼、极夜)现象;A、C两地一定相同的地理事物有。(选择填空)
A. 地方时 B. 线速度 C. 昼夜长短 D. 气候
(4)甲图对应乙图①②③④中的位置。乙图中,地球从位置①运行到位置②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选择填空)
A. 北京正午人影先变长,后变短 B. 天安门升旗时间越来越晚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 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5)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乙图中点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