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符合该地位置和气候类型的是
A.珠江三角洲、热带季风气候 | B.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 |
C.黄淮海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 D.松嫩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
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扬沙天气出现时期和主导风向应是
A.12—2月、西北风 | B.3—5月、西北风 |
C.6—8月、东南北 | D.9—11月、东北风 |
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太阳辐射平均强度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5月份
A.白昼时间较长 |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C.地面温度上升较快 | D.阴雨天气较少 |
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据此回答下面各题。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南美洲板块 | B.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
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 D.非洲板块非洲板块 |
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张裂作用 | B.挤压作用 | C.流水侵蚀作用 | D.冰川侵蚀作用 |
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回答下面各题。关于构成①—④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
②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
③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
④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
B.②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形成 |
C.③景观中,风力侵蚀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 |
D.④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
红海位于下列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 D.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
下列不属于六大板块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 B.大西洋板块 |
C.南极洲板块 | D.美洲板块 |
下列现象,是由板块张裂运动产生的是( )
A.地中海正在缩小 | B.阿尔卑斯山的隆起 |
C.喜马拉雅山脉的升高 | D.红海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