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成下题。
|
总人口(万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
四川 |
8045 |
8.93 |
6.62 |
-0.35 |
广东 |
10441 |
11.18 |
4.21 |
1.9 |
江苏 |
7869 |
9.73 |
6.88 |
0.56 |
云南 |
4597 |
12.50 |
6.50 |
0.61 |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影响表中四省区人口变化的因素是
A.云南出生率最高是因为自然因素
B.江苏人口死亡率最高是因为环境因素
C.广东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最高,是因为经济因素
D.四川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负值,是因为政策因素
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
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A.冬小麦、大豆、甜菜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
B.平原范围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 |
C.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作物可一年一熟 |
D.属于冲积平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平原 | B.盆地 |
C.丘陵 | D.高原 |
图中耕地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 | B.茶 |
C.天然橡胶 | D.小麦 |
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有
①大力改良红壤 ②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 ④保持水土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 |
B.沪宁杭工业基地——乙三角洲 |
C.辽中南工业基地——甲三角洲 |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乙三角洲 |
为了缓解甲、乙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两地都很重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A.水能 | B.核能 | C.太阳能 | D.天然气 |
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但却存在过渡捕捞现象 |
B.渤海沿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
C.我国近海石油资源贫乏 |
D.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海洋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人类对海洋不会造成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