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
I |
II |
III |
实验 |
![]() |
![]() |
![]() |
现象 |
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无色 |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为蓝色 |
有无色气体放出 |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I中混合前后溶液中各离子种类、个数均不变
B.II中反应前后溶液中Cu2+、Cl-浓度均未变
C.II中BaCl2替换为Ba(NO3)2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相同
D.III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
下列实验有误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将一定量的H2、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Na2O2粉末(Na2O2体积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直至反应完全。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的压强为原来的1/4,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20 | B.23 | C.30 | D.36 |
根据右表,以下错误的是
酸 |
HF |
H3PO4 |
电离常数 |
Ki =" 3.6×10" - 4 |
Ki1=" 7.5×10" -3 Ki2=" 6.2×10" -8 Ki3=" 2.2×10" -13 |
A.NaF和H3PO4反应的产物只有HF、NaH2PO4
B.0.10 mol/L的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3PO4>Na2HPO4>NaF>NaH2PO4
C.0.10 mol/L的H3PO4溶液中,0.30 mol/L>c(H+)>0.10 mol/L
D.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NaF和NaH2PO4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碘为气态或固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ⅰ)I2(?)+H2(g) 2HI(g)+9.48 kJ (ⅱ)I2(?)+H2(g)
2HI(g)-26.48 kJ
A.ⅰ中碘为气态,ⅱ中碘为固态 |
B.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
C.1 mol I2(g)中通入1 mol H2(g),反应放热9.48 kJ |
D.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
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氟气可以发生反应:4NH3+3F2 → NF3+3NH4F,其中NF3分子空间构型与NH3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F3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
B.氧化产物只有NF3,还原产物有NF3和NH4F |
C.4 mol NH3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 |
D.NH4F属于离子晶体,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