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④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1)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成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4)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想,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1)(2)(3)(4) | B.(1)(2)(3) | C.(1)(2) | D.(1)(3)(4) |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B.意识的能动作用 |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关系 |
“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分析问题既要看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矛盾的特殊性 |
B.做工作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
C.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
D.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
C.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 |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
D.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