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表为2010年至2012年的某些日期的甲国货币与乙国货币的汇率情况:

2010年4月15日
甲国19.12元=乙国100元
2011年9月26日
甲国20.94元=乙国100元
2012年11月3日
甲国21.46元=乙国100元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甲国货币升值,乙国货币贬值        ②甲国货币兑换乙国货币的汇率下降
③甲国货币兑乙国货币的汇率升高      ④甲国货币贬值,乙国货币升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 ( )

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B.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到真理
C.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D.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

“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廉而内无至诚者。”这句话表明 ( )

A.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不一致的,无关的
B.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
C.现象与本质总是相反的,不要被现象所蒙蔽
D.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某贫困地区为了尽快摆脱贫困,提出了“大干一年脱贫,大干二年致富”的奋斗目标,全村人苦干了三年,虽然落后面貌有所改变,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匮乏,自然灾害不断,仍未达到富裕的目标。这表明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先端正动机 B.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限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具有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主观能动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