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
|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暴力革命 | B.代议制民主 |
| C.先进的生产力 | D.科学社会主义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实际上反映了
| A.近代宪政适应性范围广 | B.法德意识形态相对立 |
| C.两国民主力量的强弱 | D.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 |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麦迪逊这一主张在美国政体建构中得到落实,美国为此设置了
| A.总统主持的内阁 | B.联邦最高法院 |
| C.联邦参议院 | D.两党制政党制度 |
沃尔特·白芝浩(1826年—1877年)在比较英美两国政制中“最高权威机构”的区别时,他指出,美国的最高权威机构不是单一的,而英国是单一的。英国的“单一性”表现在
| A.国王为世袭元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 |
| B.议会掌立法权,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经济政策 |
| C.首相有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 |
| D.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必须与首相共进退 |
恩格斯指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的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
| A.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 B.具有永恒性和普遍适用性 |
| C.代表法学最高成就具有超前性 | D.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