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倡导思想自由 | B.批判神权统治 | C.鼓吹人性解放 | D.构建民权政府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到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
B.儒家思想比黄老之学地位高 |
C.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方社会大伤元气 |
D.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 B.强调严刑峻法 |
C.礼法并施 | D.提倡上善若水 |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
B.制天命而用之 |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司马谈著有《论六家要旨》,认为诸子百家学说虽然不同,但“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用此可见,诸子百家
A.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 | B.都追求富国强兵 |
C.都具备“大一统”思想 | D.都强调“天人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