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漫画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画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挑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
美国历史学家洛克腾堡说:“1933至1938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制度上的巨变”主要表现是()
A.实行计划经济 | B.普遍推行国有化 |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D.社会福利成为公民权利 |
英国某史学家说20世纪的某一时期:“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作者的言论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
B.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
C.20世纪70年代滞涨现象困扰欧美各国 |
D.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制度弊端丛生 |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
A.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 B.反对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
C.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D.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
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 B.西装 |
C.中山装 | D.列宁装 |
1894年7月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材料反映了( )
A.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 | B.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 |
C.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 D.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