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对防治PM2.5的形成不利的是
A.建筑工地经常洒水降尘 |
B.农村露天焚烧秸秆 |
C.室内提倡不吸或少吸烟(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 |
D.加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 |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X是
A.稀盐酸 | B.澄清石灰水 | C.稀硫酸 | D.硫酸钠溶液 |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 |
B.用MnO2来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C.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
D.用Ca(OH)2溶液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
下列各组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KNO3、HCl、CuCl2 | B.Ca(OH)2、BaCl2、、Na2SO4 |
C.Na2CO3、NaCl、Ca(OH)2 | D.NaOH、KCl、H2SO4 |
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 |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分别制成A、B的饱和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比A中的大
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