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
| 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
| 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 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度居高不下,其原因是
| A.大跃进推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
| B.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得到广泛认可 |
| C.和平与经济发展使生存环境日益改善 |
| D.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小农生产方式 |
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
|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
|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
|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
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的供应 | B.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
| C.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供应 |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抗日战争胜利了,民族工业为何却陷入绝境了呢?”下图所反映的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原因之一是
| A.美国对华经济侵略与掠夺加剧 |
| B.官僚资本摧残、挤压民族企业 |
| C.国民政府增捐加税,通货膨胀 |
| D.民族工业原料昂贵,产品滞销 |
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张謇 | B.梁启超 | C.李鸿章 | D.荣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