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
|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
|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
|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
民国1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 为薪”,南京国民政府将植树节从清明改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改革开放后,共和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的是
| A.民本主义思想 | B.民族主义思想 |
| C.民权主义思想 | D.民生主义思想 |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 B.自由恋爱观 |
| C.实业救国论 | D.民主和科学思想 |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
|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
|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道:“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实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此语评论的是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
|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