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如下:“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国共两党拜祭黄帝陵发生在
| A.九一八事变前 | B.一二八事变前 | C.华北事变前 | D.七七事变前 |
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4年,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
| B.法国已成为对苏“冷战”的领导者 |
|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
| D.“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
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回首往事,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在技术革新和振兴出口两只车轮驱动下,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下列属于日本战后“风雨25年”经济发展机遇的是( )
| A.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
| B.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下,日本政府清除军国主义残余 |
| C.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共产主义势力的盟友 |
| D.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
| B.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美国对其加强控制 |
|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
| D.“冷战”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主要说明马歇尔计划( )
| A.便利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
| B.加快了欧洲经济的恢复 |
| C.推动了战后西欧一体化进程 |
| D.改善了美欧关系 |
在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某校学生拟定的以下主题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朝鲜战争:热战背后的大国角逐 |
| B.欧洲联合: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 |
| C.跨越鸿沟:中美外交关系的调整 |
| D.苏东剧变:一场静悄悄的制度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