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会整理和归纳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物质用途
B. 元素之最
液态氧气──火箭的燃料
二氧化碳──常见的灭火剂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硅元素
C.人体健康
D.微粒性质
缺钙──易患骨质疏松
缺铁──易患贫血病
热胀冷缩──微粒大小随温度改变 
湿衣服晾干──微粒间有间隙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③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④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可以构成分子
⑤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⑤ B.②③ C.①②⑤ D.③④

下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目的是

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C.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压使试管破裂
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

下列化学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碳+氧气二氧化碳
C、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用作燃料
C.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用作温室气肥
D.因为氦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加入蒸馏水,滴入两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溶液变红色。

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①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与甲中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运动出来,进入甲中溶液,使其变红
④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