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⑴若取小车质量M=0.4kg,改变砂桶和砂的质量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值不合适的是 ;
A.m1=5g | B.m2=1kg | C.m3=10g | D.m4=400g |
⑵图乙为某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⑶为了用细线的拉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实验操作时必须首先 ,该操作是否成功的判断依据是 。
某实验小组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现有器材:直流恒流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的电流恒定)、电压表、待测热敏电阻、保温容器、温度计、开关和导线等.
(1)若用上述器材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请你在实物图上连线.
(2)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正确连接电路,在保温容器中注入适量冷水,接通电源,调节并记录电源输出的电流值;
②在保温容器中添加少量热水,待温度稳定后,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③重复第②步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
(3)实验小组算得该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据此绘得右图的R-t关系图线,请根据图线写出该热敏电阻的R-t关系式:R="" + t(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的电路可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1)在图中用实线代替导线把它们连成实验电路。
(2)将线圈A插入线圈B中,合上开关S,能使线圈B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线圈A中原磁场方向相反的实验操作是()
A.插入铁芯F | B.拔出线圈A |
C.使变阻器阻值R变小 | D.断开开关S |
(3)某同学第一次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从变阻器的左端快速滑到右端,第二次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从变阻器的左端慢慢滑到右端,发现电流计的指针摆动的幅度大小不同,第一次比第二次的幅度(填写“大”或“小”),原因是线圈中的(填写“磁通量”或“磁通量的变化”或“磁通量变化率”)第一次比第二次的大。
(1)如图所示,击打弹性金属片,A小球沿水平方向飞出,B小球被松开,自由下落,两球同时开始运动,同时落地,该实验说明:。
(2)在做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你认为正确选项是:。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
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
E. 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6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⑴给岀的实物图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全实验电路;
⑵接好电路,合上开关瞬间,电流表指针(填“偏转”或“不偏转”);
⑶电路稳定后,电流表指针(填“偏转”或“不偏转”);
⑷根据以上实验可得: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正电子(PET)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5O的衰变和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15O的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利用它的射线 | B.作为示踪原子 |
C.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 D.有氧呼吸 |
(3)设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q,光速为c,普朗克常数为h,则探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后生成的光子的波长=。
(4)PET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填“长”或“短”或“长短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