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流强度的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 A.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强度越大 |
| B.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强度越大 |
|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越大 |
| D.因为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强度是矢量 |
如图所示,AC、BD为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圆心为O,半径为R。电荷量均为Q的正、负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它们的位置关于AC对称,+Q与O点的连线和OC间夹角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的场强大小为
B.O点的场强大小为
C.B、D两点的电势关系是
D.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
法拉第曾做过如下的实验:在玻璃杯侧面底部装一导体柱并通过导线与电源负极相连,直立的细圆柱形磁铁棒下端固定在玻璃杯底部的中心,往杯内加入水银。在玻璃杯的正上方O点吊一可自由转动的直铜棒,铜棒的上端与电源的正极相接,下端浸入玻璃杯的水银中。由于水银的密度比铜大,铜棒静止时处于倾斜状态,如图所示。这样,可动铜棒、水银、导体柱和电源就构成了一个回路。闭合开关S,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与闭合S前相比,铜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且仍静止 |
| B.与闭合S前相比,铜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会增大但仍可静止 |
| C.与闭合S前相比,铜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会减小但仍可静止 |
| D.铜棒会以磁铁棒为轴转动 |
2011年11月,“神舟8号”飞船与“天宫1号” 目标飞行器在太空实现两次交会对接,开启了中国空间站的新纪元。在对接前的某段时间内,若“神舟8号”和“天宫1号”分别处在不同的圆形轨道上逆时针运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大于“神舟八号”的运行速率 |
| B.“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小于“神舟八号”的运行周期 |
| C.“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神舟八号”的向心加速度 |
| D.“神舟八号”适当加速有可能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
图5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 =" 0" 时的波形图,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m/s,此时质点P向上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P的振动周期为0.25s |
| B.经过任意时间,质点Q和P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 |
| C.经过△t = 0.4s,质点P向右移动0.8m |
| D.经过△t = 0.4s,质点P仍在平衡位置,它通过的路程为0.2m |
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宇宙飞船(质量为m)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质量为
,发动机已熄火),如图4所示。接触以后,开动飞船尾部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共同加速,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开动时间
,测出飞船和火箭的速度变化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质量 应为![]() |
B.宇宙飞船的质量m应为![]() |
C.推力F越大, 就越大,且 与F成正比 |
| D.推力F通过飞船传递给火箭,所以飞船对火箭的弹力大小应为F |